介尘部落

文学|音乐|休闲娱乐|计算机技术|地球科学|社会学——知识成就命运


“花园哲学家”伊壁鸠鲁是个“快乐主义者”,然而,这“快乐”却是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来的。他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所谓死亡,不过是聚集于人身体上的灵魂的原子的飘散和感觉的丧失,所以并不需要可怕。“当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可见、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没有关系。他同时批判了厌世主义:断言人不应该出生,出生了最好尽快死去是非常荒唐的,如果真的相信这些,为什么不马上放弃生命呢?可见,那种说法并非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所以,有智慧的人既不厌世,也不畏死。

进而,他提出我们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幸福或者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行。他区分了两种快乐:一种在于运动,即肉体快乐;另一种来自静止,即精神快乐。所以,所谓快乐或者幸福就是身体不受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但是他并不主张放荡和纵欲。如果一时的快乐会带来更大的痛苦,那么就应当放弃;如果一时的痛苦可以换来更大的快乐,那么也不应当避免。同时,精神的快乐又胜过肉体的快乐。而对于心灵来说,要想快乐,就必须宁静,就必须生活得高尚、正直,尤其是要谨慎。而要想谨慎就必须有知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宇宙的本性,但又害怕传说中的东西,那么,他就不可能排除对最主要的事情的恐惧。因此说没有自然哲学的研究,就不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也就无法享受最纯净的快乐。伊壁鸠鲁于是劝导人们在年轻和年老时都要试试学习哲学(哲学最早就是自然科学)。

关于对死亡的恐惧,伊壁鸠鲁还认为那是迷信和宗教流行的产物,是愚昧和危害人生幸福的东西。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本不是敬畏和崇拜的对象。神在人世之外,并不干涉人世事情,对于人世的苦难、罪恶也没有什么影响。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提出了著名的“伊壁鸠鲁悖论”,或称“罪恶问题”,成为后来神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悖论是这样: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不是全善的;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不全善的;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所以神或者是不存在,或者不是全能全善的。

伊壁鸠鲁还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的正义并不是永恒的,社会也不是本来就分为好坏。社会、国家是人们互相约定的产物,人们为了避免彼此伤害和受害,才进行约定,从而产生了社会和国家。约定的原则是互利,而且约定是可以改变的。这一思想成为以后近代哲学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来源。

阅读全文
公众号-介尘阅读时光
赞赏支持

0 Responses to “伊壁鸠鲁”

Leave a Reply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quired)

(requi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