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简介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 506 字的《治家格言》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
01风流是一种美,所以什么是可以称为风流性质的内容,也是不能用言语传达的。我们可以讲的,也只是构成风流的一部分的条件。已经知道甚么是风流的人,经此一讲,或者可以对于风流之美,有更清楚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风流的人,经此一讲,或者心中更加糊涂,也未可知。先要说的是:普通以为风流必与男女有关,尤其是必与男女间随便的关系有关,这以为是错误的。我们以下“论风流”所举的例,大都取自《世说新语》。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风流宝鉴,但其中很少说到男女关系。当然,说男女有关的事是风流,也是风流这个名词的一种用法。但我们所谓风流,不是这个名词的这一种用法的所谓风流。《世说新语》常说名士风流,我们可以说风流是名士的主要
文 ●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众号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说文解字》中说痴即“不慧也”,痴者、遅钝之意。故与慧正相反。但又指出“此非疾病也,而亦疾病之类也。”在佛教世界里,痴与贪、嗔一道被列为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亦即三缚。在这种意义上,痴是形容一个人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的一个形容词。此外,我们还常将痴与呆联用以形容某人智力或精神方面的缺陷。这么说来,痴实在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字。但在中国文学中,痴,仿佛又有着积极正面的含义,我们常用痴来概括一个人对于某一美好事物那种无以复加的真挚热爱。林语堂说过,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
“王安石变法”事件概括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宋史》人千古一人——范仲淹一部《清平乐》,被范仲淹实力圈粉,很多网友表示:“这位大叔,我们磕了!”不瞒大家说,小编也成功入坑,且是坑底躺平的那种,很多个写不出文字的夜晚,都是看着范大叔的剧突发了灵感。话说,不光我们是他的忠实粉丝,他还是宋朝文人们的集体男神,甚至宋仁宗都是他的“迷弟”,恨不得一日誊录他的诗词歌赋一百遍。就连《清平乐》这部剧的原著名《孤城闭》都来自范仲淹的词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谥号“文正”。其实,范仲淹一出生面临的是一个很不幸的人生,但他硬生生是
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所以世人又称其为“纳兰容若”、“纳兰成德”。满族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自幼勤于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7)应殿试,赐进士,任殿前侍卫。曾随从康熙巡游北方。为人谨慎,避涉世事。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内容上题材范围狭小,多写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著有词集《饮水词》、《侧帽
刘基(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比之为张良。刘基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
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注释】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集评】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实是为妓女而作的,“花非花”
2012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101岁生日。101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自1977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1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