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简介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朱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 506 字的《治家格言》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影响深远。全文短小精悍,仅仅六段,却将生活起居、长幼伦理、居家处事原则、修身育儿等方面尽皆阐述,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作为普通家庭最基本的家规家训来对待。为方便大家查看,在此整理了丰富的《朱子家训》资源,包括原文与翻译对照,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家训》的意思;另外还附录了详细的逐句注释、翻译与解读。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清】朱柏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
7月19日,沉寂多年的刀郎突然归来,一首“罗刹海市”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阵阵的解构热潮。刀郎的这首《罗刹海市》,歌词取材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故事。那么,蒲松龄的《罗刹海市》讲的是什么呢? 刀郎《罗刹海市》专辑海外罗刹国与龙宫《罗刹海市》跟《镜花缘》一样,讲述了古人在海外游历的故事,表现了作者要在故乡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故事的主人公马骥是商人之子,他生得风度翩翩,仪态优雅,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马骥经常跟梨园弟子一起演戏,扮成锦帕缠头的旦角,就像美女一样。在刀郎的《罗刹海市》中也说:“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虽然马
刀郎推出的新歌《罗刹海市》,再次把大家的目光导向《聊斋志异》这部奇书。歌词里提到的马骥是《罗刹海市》的主角,他的对手“马户”“又鸟”却不是这篇小说的人物,还有“一丘之河”什么的,也是从别处挪移借用的吧!故事也是独创的。那么,《聊斋》里的罗刹海市情节是什么?还有没有跟罗刹国类似的小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类似的话题。罗刹海市,其实讲的是两个地方的故事,一个是大罗刹国,一个是海龙国海市。大罗刹国马骥,字龙媒。这个字挺有意思,一看就是会跟“龙”发生什么联系。因为“龙”跟“马”呼应,在古代,马八尺以上称为“龙”,这是一种夸饰。这是小说埋下的伏笔。马骥的爸爸马老太爷,会做生意,但是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他想
第四篇:谦德之效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辛未(公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丁丑(公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
第三篇:积善之方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
第二篇 改过之法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
第一篇:立命之学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
“乌台诗案”事件概况苏轼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乌台诗案”事件起因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由于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遭受排挤。苏轼自觉在朝廷无法立足,于是申请外任。在神宗的直接干涉下,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之后又分别担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在任职
宋朝皇帝及年号列表北宋庙号谥号姓名年号统治时间1宋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960年-976年2宋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赵炅 (原名匡义、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976年-997年3宋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赵恒 (原名德昌、元休、元侃)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997年-1022年4宋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 (原名受益)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1022年-1063年5宋英宗体干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 (原名宗实)治平1063年-1067年6宋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