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复杂的地理形势和多样化的自然条件,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甘肃先民在这里度过了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漫长的童年期,大量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他们不论在人种体质上还是在生存方式上,都同我国北方的石器时代文化脉络相通。甘肃地区育生的强势史前文化,参与了我国原始社会后期各大文化区系的互动和融会,为华夏文明的酝酿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活跃在陇原大地上那许多源系纷繁的牧猎部族,则构建了后世兄弟民族并处共荣格局的雏形。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大致时段为距今300万年~1万年,约占迄今人类全部历史的99%。在这一阶段,人类以打击方式制造石器
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无论在体质上还是在生产技能上,都有巨大的进步。工具制造越来越精巧,磨制石器广泛使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把距今10000年~4000年这段使用磨制石器时期,名之为新石器时代。期间,人类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学会了烧制陶器,开始过筑房定居的生活,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群体聚落,社会组织也由母系氏族公社逐步演进为父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通常也被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但因地区不同而在年代上各有先后差别。就甘肃古文化发展状况而言,距今10000年~7000年为早期,距今7000年~5000年为中期,距今5000年~4000年为晚期。一、概 述在距今约1万年,地球进入全新世地
甘肃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致时间,距今5000~4000年。这一时期生产工具的主体虽然仍是石器,但已经出现了红铜乃至青铜制品,渐渐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石器中打制器已近绝迹,磨制工艺日趋精致,已能熟练使用锯切和钻孔技术。翻地松土类工具如石铲、石锄,收割类工具如穿孔的石刀、石镰和陶镰,谷类加工用具如石臼、石杵等,均已普遍而大量出现,农业已进入较发达的锄耕阶段。与此相应,畜牧业也有发展,渔猎技术继续提高。制陶工艺由手制向轮制演进,程序越来越细致,开始出现颇具规模的制陶作坊,彩绘风格朝繁缛华丽的方向发展。聚落规模比以前扩大,中心聚落更加突出。房屋已多为地面建筑,分间套合式房屋相当普及。中型房屋有的四五间
1. 黄帝的功业黄帝在我国古史传说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是由神话人物脱胎而成历史人物的典型。人们把上古初民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育兴文化的许多重大成就,都归功于黄帝或黄帝的臣属。(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时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鸟兽昆虫,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①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②始垂衣裳以班上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服牛乘马,以引重致远。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用,以利万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
1. 禹部族的早期活动地域许多先秦文献称禹为“夏禹”,称禹的部族为“夏后氏”或“有夏氏”,如《国语·郑语》云:“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随巢子》云:“天命夏禹于玄宫。”《国语·周语》言禹及其部属治水有功,“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史记·夏本纪》云:“夏禹,名曰文帝。”后言禹继舜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禹所开创的王朝称“夏”,禹是夏民族的宗神。夏族的活动地域,即后文所说的狭义的“九州”,通常指今晋南、豫西一带。但古文献却又比较一致地说禹出生于西方,且有极大可能就出生于甘肃境内。《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集解》引皇甫谧:“孟子称禹生
和人类全部历史相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很短的。人类跨进文明大门以前的远古经历,零零散散地保存在初民的群体记忆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延传于后世。直到发明了文字,人们才逐渐把那些口耳相传的片段,记载于文献典籍中。由于史前初民精神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他们心目中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正如费尔巴哈所说:“人本来并不把自己与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把自然与自己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对象在他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了对象本身的性态。”① 这就是说,初民精神世界中的自然力被人格化了,自然界的现象和人是相通的,是相互感应的,人也可以具有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性能。群体记忆只保留那些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在初民脑海中印